条码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2022-10-17 | 1901 阅读
条码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用条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条码技术主要研究如何将信息用条码来表示,以及如何将条码所表示的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条码技术的概念﹑历史﹑特点及发展趋势。

  条码技术的起源及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计算机、信息及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处理能力、储存能力、传输通讯能力日益强大。全面、有效的信息采集和输入几乎成为所有信息系统的关键。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它是在计算机、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采集、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条码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欧美、日本等国家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在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Joe Wood Land)和贝尼·西尔佛(BenySilver)两位工程师就开始研究用代码表示食品项目以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这种代码图案如图2-2右上图所示。该图案很像微型射箭靶,称作“公牛眼”代码。靶的同心环由圆条和空白绘成。在原理上,“公牛眼”代码与后来的条码符号很接近,遗憾的是当时的商品经济还不十分发达,而且工艺上也没有达到印制这种代码的水平。然而,20年后,乔·伍德兰德作为IBM公司的工程师成为北美地区的统一代码——UPC条码的奠基人。吉拉德·费伊塞尔(Girad Feissel)等人于1959年申请了一项专利,将数字0~9中的每个数字用七段平行条表示。但是这种代码机器难以阅读,人读起来也不方便。不过,这一构想促进了条码码制的产生与发展。不久,E·F·布林克尔(E·F·Brinker)将条码标识应用在有轨电车上。60年代后期,西尔韦尼亚(Sylvania)发明了一种被北美铁路系统所采纳的条码系统。这两项发明可以说是条码技术最早期的应用。

  1970年美国超级市场AdHoc委员会制定了通用商品代码——UPC码(UniversalProduct Code),此后许多团体也提出了各种条码符号方案,如图2-2右下及左边部分所示。UPC码首先在杂货零售业中试用,这为以后该码制的广泛采用奠定了基础。次年,布莱西公司研制出“布莱西码”及相应的自动识别系统,用于库存验算。这是条码技术第一次在仓库管理系统中应用。1972年,莫那奇·马金(Monarch Marking)等人研制出库德巴码(Codabar),至此美国的条码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 Uniform Code Council Inc 简称UCC)于1973年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并全面实现了该条码编码以及其所标识的商品编码的标准化。同年,食品杂货业把UPC码作为该行业的通用标准码制,为条码技术在商业流通销售领域里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74年,Inte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 allair)博士推出39码,很快被美国国防部所采纳,作为军用条码码制。39码是第一个字母、数字式的条码,后来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1976年美国和加拿大在超级市场上成功地使用了UPC系统,这给人们以很大的鼓舞,尤其是欧洲人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次年,欧洲共同体在UPC条码的基础上,开发出与UPC码兼容的欧洲物品编码系统(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System ),简称EAN码,并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正式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uropean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简称EAN。直到1981年,由于EAN组织已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被称为"国际物品编码协会"(International Article Numbering Association),一般来讲应简称IAN,但由于历史和习惯,该组织至今仍延用EAN作为其组织的简称。

   80年代,人们开发出了密度更高的一些一维条码,如EAN128码和93码(这两种码的符号密度均比39码高将近30%)。同时,一些行业纷纷选择条码符号,建立行业标准和本行业内的条码应用系统。在这以后,二维条码开始出现。戴维·阿利尔研制出49码。特德·威廉斯(Ted Williams)于1988年推出16K码,Symbol 公司推出 PDF417码。二维条码的出现使得条码的作用从只能充当便于机器识读的物品代码扩展到能携带一定量信息的数据包,这就使得系统能够通过条码对信息包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在某些场合下,二维条码由于其方便、价廉、快捷的特点,在信息识别和数据采集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条码技术应用最广泛、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领域还是通用商品流通销售中的POS系统,国外通称为销售终端。在北美、欧洲各国和日本,POS系统普及率已达95%以上。美国和加拿大截止2000年12月31日条码系统成员已超过200,000家,条码自动扫描商店(POS)覆盖了全部批发、零售企业,流通领域电子数据交换(EANCOM)用户已超过30,000家。法国到2000年为止条码系统成员达到24,314家,批发、零售商店全部实现了POS化,EANCOM用户一万多家。日本截止1996年底条码系统成员达到125700家, POS系统覆盖了全部批发、零售企业。

   截止2000年12月31日,EAN 会员已遍及六大州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已有650,000多个公司成为 EAN 组织的成员,加上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系统已经超过200,000个公司,则全世界共有850,000多个公司使用条码,在商业贸易中从现代的信息技术获得巨大的利益。

   EAN 的建立,不仅为建立全球性统一的物品标识体系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促进了条码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在条码技术已渗透到商业、管理、邮电、工交等计算机应用的各个领域。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与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的进一步合作,更加促进了条码技术的发展。

   条码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一个新的产业的诞生,即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动识别技术及设备产业。在各个经济发达国家的推动下,八十年代中期成立了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制造商和供应商参加的协作团体,以形成尽可能广阔的自动识别设备生产、供应、系统,及有关服务有效市场。它的任务是支持、推动和促进自动识别技术装备产业的发展,编纂与发行有关的信息文件,传递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和市场信息,促进会员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非盈利的基础上,致力于合法的专业活动,目前己有三十多个会员组织。

  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也相继成立了本国的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有力地推动了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在世界各国从事条码技术及其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生产经营的厂商上万家,开发经营的产品数万种,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兴高技术产业。